“我和绿色之友的故事”征文
环境教育:《推动生态文明的启蒙》
——记绿色之友“美境行动”
张崇仁
我是一名教师,退休前曾多年担任学校德育主任。从2001年成为天津绿色之友会员以后,我就一直参加绿色之友倡导和践行的环境教育,它给我带来很多新理念新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我市校园环境教育源于改革开放的推动,最初大都是课外活动形式。一些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环保小组、科技活动小组,参加环境知识竞赛、环保夏令营等。2001年我市首家民间环保组织绿色之友(以下简称“绿友”)将“美境行动”(以下简称“美境”)引进天津。“美境”以项目驱动为特征,主要面向中小学在校学生及其指导老师。每年主办方都发出《通知》,公开征集“美境”方案和实施报告,完成后由绿友评委会进行评审,并在每年一度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对优秀方案颁奖表彰。在绿友搭建的平台上,很多老师从最初感到新鲜,逐渐完成了从学习者到传授者的转变。参加“美境”的不仅有义务教育学校的生物老师、科技老师、德育老师,也有美术老师、语文老师、外语老师。申报单位的范围也延伸到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大学生环保社团。“美境”已成为我市环境教育的公益品牌。
“美境”的口号是“美源于心,境成于行”。和一般的环保宣传和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它强调参与者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美境”实施20年来,累计评出优秀项目千个以上,数万师生受益。它所播撒的绿色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成长,在师生们的学习、实践、科研中开花结果。
我还参加过绿友的很多其他活动。比如“青年酷派绿色校园行动”、“环保午餐进校园活动”、“生态假期系列活动”、“观鸟”、“乐水行”、“清洁海岸线”、“节能减排泰达行动”、“大学生绿色营”、“绿地图制作”、“植树”、“拒食野生动物”、“减塑”、“垃圾分类进社区”等等。这些宣传环保、科学普及、动手实践等活动面向市民和家庭,鼓励更多青少年学生和老师参与,可以说是“美境”的延伸和补充。它弥补了学校课程、课外活动、创新实践的不足,让公众开阔了视野、提供了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参与“美境”等活动我逐渐体会到,绿友组织活动不是为赢利,它倡导的环境教育是一种教育的创新,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从长远来说,这个目标和国家要求学校教书育人、以德育人的目标不谋而合。虽然民间环保组织被称为“草根组织”,但是20年来绿友不改初心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足以证明了“不积咫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作为绿友的资深会员,多年来我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美境”方案的设计与实践活动,并把“美境”与“创造人格自主建构”、“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天津”、“培育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等德育教育内容相结合。我指导过的“美境”方案曾荣获一等奖、二等奖达30多个,本人也曾荣获“美境行动特殊贡献奖”,2019年还获得“美境”的资助方壳牌(中国)公司颁发的“感动人物奖”。我所在的育红中学形成了环境教育特色,设计了“光盘行动”、“校园绿色”等很多特色环保活动,成立了多个学生环保小组,一些青年教师在我影响下也热心参加“美境”,在“美境”的实践中成长为教学骨干。
转眼20年时间过去了,我看到了“美境”特有的教育价值和“绿色教育”在课堂内外的累累硕果:一批批孩子长大了,一个个环保小组更活跃了,“垃圾‘慧’分类”、“环境‘惠’校园”、“幸福‘绿’生活”等创意活动更多了。通过“气候变化中学教材培训”、“动物保护教师培训”、“‘美境’教师生态社区垃圾分类项目培训”等,更多老师懂得了保护生态和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懂得了教书育人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也负有社会责任。
我还看到在潮白河畔小辛码头镇,绿友栽下的近万棵柳树枝条吐绿,每年植树活动都吸引很多市民参加。当地的天更蓝、水更清,在生态改善基础上举办的插秧节、新米节、摸鱼、钓蟹吸引八方来客,生态旅游让村民的日子更红火。在天津市内的河道边、公园里,绿友组织乐水行、开辟湿地科普课堂。在七里海、北大港,绿友的观鸟爱鸟活动给市民带来新时尚、新气象……
2001年注册的“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绿色教育工作委员会”标志着绿友的诞生,2013年“天津生态城绿色之友生态文化促进会”成立标志着绿友的发展。作为推动青少年和市民环境教育的常年活动,“美境行动”没有停止,而是一年一年在持续……
愿“美境行动”像一棵常青树,愿我们的绿色情结薪火相传,愿地球家园更加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