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资讯
工作假期
项目天津站
天津绿色之友
天津绿色之友成立20周年征文
《大地艺术”落户七里海》
作者:吕绍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与绿色之友这近乎平行的两条线在2007年这个时间点既偶然又必然的交叉。“天津绿色之友”(全称: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绿色教育委员会)是一家民间环保组织,成立于2000年11月6日,到2008年的时候他们的环保事业已经风生水起。而我的七里海周边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民间七里海湿地生态考察教育基地在多年研究湿地生态的基础上于2007年应运而生。 七里海考察教育基地的创建得到了社会上尤其是很多有关民间环保组织、相关学术团体、有关新闻媒体和很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前来考察研究的专家教授、进行环保教育的环保组织和大学生组织、京津冀很多实习体验的大学中学师生、采风拍片的宣传媒体、以及观光旅游的各路朋友。这里面开展活动最活跃互相配合最密切的要数与余晓勇老师带领的绿色之友团队了,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2008年3月“大地艺术” 环境教育国际交流活动。 “大地艺术” 又叫“地景艺术”,首次“大地作品艺术展”1968年在美国纽约举行。艺术家们以大自然为背景,利用石头,草,落叶,土壤,树枝和树等天然材料作为创作媒体,以绘画,雕塑等为手段,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艺术形式,具有自然与创意有机结合的突出特点,能够艺术的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它能提高空间的整体美感,引起人们对自然的重视,给出一个理解人与自然主题的另一个角度。大地艺术通常都是照下照片留下纪念,然后就留来任其自然腐烂。有时候,大地艺术要跟踪拍摄几个月甚至几年,来跟踪其在自然界中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变化。 从2008年3月8日开始经过与余晓勇老师反复的联络沟通,2008年3月15日(阴历二月初八)下午,我们的七里海考察教育基地终于迎来了大地艺术的艺术家们和张娟、余晓勇等老师带队的北京天下溪、天津绿色之友等筹备协助的民间环保组织领导和代表们。 到来的艺术家小组共四位成员,这些外国朋友分别为: Julia Gilmore(朱丽亚•盖默),美国艺术家,来自德国Alanus艺术中心; Madeleine Suidman(马德琳•苏德曼),荷兰艺术家,来自德国Wiesbaden的“Schloß Freudenberg”博物馆; Elsie Gilmore(伊萨•盖默)美国教师,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曾经在中国贵州从事英文教学工作; Lynn Gehlen.(琳) 美国高中学生, 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 她们都有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职业背景,曾在欧美多次参与制作大地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 考察教育基地是依托七里海北岸西塘坨村我的农村老家创办的,这里住着我弟弟吕绍新一家,一切食、宿、行等后勤服务都是以农家院的形式委托他们操劳。我们的 农家院成为艺术家的下榻之处,几位来自北京和天津环保组织的志愿者,陪同外国友人也同吃同住在七里海农家院。 3月15日下午艺术家们到后,来不及休息立即乘坐农家院的农用车马不停蹄直接奔赴七里海中心腹地, 开始为大地艺术作品的制作选址。 本来根据外方要求,天津绿色之友在天津市内及周边大港、东丽、武清、宝坻、西青、梅江等地区选择了多处地点供选择,但最终还是选择在天津宁河著名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湿地。 “水和湿地”是本次艺术活动的主题。来到七里海腹地,人们立刻就被堤岸上金黄色大垛大垛的芦苇所吸引(见图1)。苇席、苇篓、苇箔曾经是我们重要 注:本文完成于2020年8月8日。文中照片基本由参加活动的朋友拍摄。
图2:马德琳和朱丽亚 大地艺术这样的形式,它不需要特别昂贵的材料,主要是利用大自然的背景,在自然的基础上,以人的创意和主观的改造与本土的自然材料复加而成,形成有唤醒环保意义的自然作品。大地艺术创作首先要做的,是按照创意简单整理改造原来的地形地貌,并为后面的创作得以继续。 阴历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惊蛰节气阴坡的冻土尚未完全化通。好在艺术家们的野外地形作业是在背风朝阳的阳坡,已经有足够的活土层。主创人员是来自 德国的“湿地教学”教师朱丽亚和来自荷兰的玛德琳,她们动手开挖出一道土壕,相对也培出一道土埂。两人每天都在构思,每天都在讨论,每天都在寻找材料,每天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艺术家们在志愿者和向导的陪伴下,唱着歌儿出工,一路欢笑回家。大家身上粘着草叶,鞋子粘满泥水,但是日子却洋溢着快乐!大家花了4个上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地形地貌的整理改造。(见组图3) 大地艺术的艺术元素除了天然的之外,为了主题的突出,还需要一些人为的利用自然材料创作具体的小元素。每天的下午,艺术家们就在农家院这天然创作室中进行着她们的创作。 这大地艺术就是宣扬一种环保,就地取材,它的资源不需要花钱买,也不用想这个东西破坏以后会怎么样,这些材料怎么去处理。那些材料在地里也会继续被分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农家院中随处可见俯首可拾的芦苇、香蒲和各种农作物的秸秆、果壳、茎叶等等均成为艺术家手中的上好材料。
组图5:农家院创作-1 村里男女老少大人孩子对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充满好奇,每天都会有很多村里的人们来参观交流。语言不通就找翻译,道路不熟就找向导,人手不够就找志愿者。艺术家的欢笑每天挂在脸上,愉快的歌声每天回响在农家院落。 琳与我的小侄吕顺奇两个小朋友很快就成了快乐的小伙伴,琳还将即兴画的一幅蜡笔画“翠鸟”送给顺奇作为友谊纪念。(见图6)
图7:在潘中与校长交流为学生上课 这几道小的平行线横在眼前,抬起目光是紧挨创作区横向平行的一道约十米宽的河渠,约百米外是一道又是横向平行的高大堤埝,再远望则是平行的广阔地平线。壕、埂、河渠、堤埝自近而远的伸展开去,直到尽头的地平线,这几条与天地相接的线形成了几条平行线的组合。几条平行线自然抽象成了乐曲的五线谱。所以接下来人们为它增添些“音符”,将干枯的芦苇插在岸边与水中,形成几道平行的篱笆,芦苇枝头系上染成红色的棉花壳,远看就像一个个跳荡的音符。阴阳和音符将中西文化融在一起。水中和沟壕里的“花朵”是用棉农废弃的棉壳染色后做成,红色黄色,鲜艳异常。篱笆倒影稀疏,“花朵”映衬水中,让人浮想联翩。(见下组图8)
组图9:艺术成果-2
图12:交流会现场 在朱丽亚、玛德琳眼里,将废弃的棉壳制作成“花朵”是大地艺术,在堤岸边精心设计开挖沟槽是大地艺术,巧妙利用光阴和光影形成景致变换是大地艺术,任由上游来水将已完成的作品淹没是大地艺术,干枯但仍散发生命信息的芦苇构成大地艺术,前来参与活动形形色色的人们也构成大地艺术。热爱艺术,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在共同的追求中我们有更多的内涵相通。 下午的总结会在潘庄镇中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张娟带领的北京天下溪团队,有余晓勇带领的天津绿色之友团队,有南开大学王南林老师带领的老师和同学,有我们本地的潘中高中的李俊芳校长和同学们,有潘庄镇中宋友平和运新宽校长和老师们,还有市里和滨海开发区的中学、宣传媒体等有关单位的同志们。(见图13)总结会上艺术家们表达了对天津七里海的赞美,表达了大地艺术在七里海取得了超出预料的效果和成功,感谢天下溪、绿色之友等环保组织的合作和帮助,感谢七里海农家院和七里海人的勤劳淳朴和热情好客。张娟代表北京天下溪发表讲话,绿色之友余晓勇做了系统而简练的总结。其他参与单位的领导或代表纷纷做了发言,各新闻媒体的记者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这次活动我们的主要收获:首先是西方社会的环保理念让我们耳目一新,她们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和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无疑使我们对待大自然的认识和生态保护的理解产生了一次飞跃式的提升。其次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又
图14:结营仪式 大地艺术结束了,但我们的环保事业,七里海湿地生态的保护事业永远不会结束。我们与绿色之友的合作和配合仍然在继续,此次活动之后“天津绿色之友七里海营地”设在了我们的考察教育基地,还专门正式举行了揭牌仪式。
2001年6月17日天津市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绿色之友”成立
友情链接:
主页